当前位置:实例文章 » 其他实例» [文章]密码学学习笔记(十四):SHA-3 & Sponge Construction - 海绵结构

密码学学习笔记(十四):SHA-3 & Sponge Construction - 海绵结构

发布人:shili8 发布时间:2025-01-13 05:37 阅读次数:0

**密码学学习笔记(十四):SHA-3 & Sponge Construction**

在前面的章节中,我们已经讨论了哈希函数的基本概念、MD5和SHA-1算法等。今天我们要讲的是SHA-3算法及其构造原理——海绵结构。

**什么是SHA-3算法?**

SHA-3(Secure Hash Algorithm3)是一种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(NIST)于2015年推出的哈希函数算法。它的设计目的是取代SHA-1和MD5等已知有安全漏洞的算法。

**什么是海绵结构?**

海绵结构(Sponge Construction)是一种构造哈希函数的方法,首先由J. Patarin在2004年提出。这种方法通过将输入数据分成多个块,并对每个块进行特定操作,然后将这些块组合起来得到最终结果。

**SHA-3算法的构造原理**

SHA-3算法使用海绵结构来构造哈希函数。其基本流程如下:

1. **预处理**:首先,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,包括填充和分割等步骤。
2. **海绵结构**: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块按照特定规则排列,然后对每个块进行特定的操作(如压缩、混淆等)。
3. **组合**:将所有块的结果组合起来得到最终哈希值。

**SHA-3算法的具体实现**

下面是SHA-3算法的一个简单实现示例(注意,这是一个伪代码,实际实现可能会有所不同)。

import hashlibdef sha3(input_data):
 # 预处理 input_data = input_data.encode('utf-8')
 block_size =1024 # 块大小 num_blocks = (len(input_data) + block_size -1) // block_size # 块数 # 海绵结构 for i in range(num_blocks):
 block = input_data[i * block_size:(i +1) * block_size]
 # 对每个块进行特定操作(如压缩、混淆等)
 block = compress(block)
 block = mix(block)

 # 组合 final_hash = ''
 for i in range(num_blocks):
 block = input_data[i * block_size:(i +1) * block_size]
 final_hash += hash_block(block)

 return final_hashdef compress(data):
 # 对数据块进行压缩操作(如哈希函数等)
 return hashlib.sha256(data).hexdigest()

def mix(data):
 # 对数据块进行混淆操作(如加密等)
 return data[::-1]

def hash_block(block):
 # 对每个块的结果进行组合 return hashlib.sha256(block).hexdigest()


**总结**

SHA-3算法使用海绵结构来构造哈希函数,其基本流程包括预处理、海绵结构和组合三个步骤。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定操作,然后将这些块的结果组合起来得到最终哈希值。

本文提供了一个SHA-3算法的简单实现示例,注意,这是一个伪代码,实际实现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
相关标签:学习笔记密码学
其他信息

其他资源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