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(青铜时代)——函数的进阶与递归
函数的返回值
返回值
-
在程序开发中,有时候,会希望一个函数执行结束后,告诉调用者一个结果,以便调用者针对结果作后续的处理
-
返回值 是函数 完成工作后,最后给调用者的一个结果
-
在函数中使用 return 关键字可以返回结果
-
调用者 可以使用变量 来接收函数的返回结果
返回值示例
# 单返回值示例
def test1():
name="zs"
return name
n=test1()
print("名字是:%s" %n)
# 多返回值,返回元组
def test2():
name="zs"
age=12
return name,age
n,a=test2()
print("名字是:%s,年龄是:%d" %(n,a))
#第二种返回值接收形式
result=test2()
print(result)
print("名字是:%s,年龄是:%d" %(result[0],result[1]))
# 多返回值,返回元组2,与上一个函数返回的结果是一样的
def test3():
name="zs"
age=12
return (name,age)
n,a=test3()
print("名字是:%s,年龄是:%d" %(n,a))
输出结果
交换变量的值
a=100
b=10
# 形式一
b,a=a,b
print(b,a)
# 形式二,注: 其实两种方式是一样的,只是看起来一个加了括号一个没加,但其实后面都是用的元组
b,a=(a,b)
print(b,a)
函数的参数
不可变与可变参数
-
在函数内部,针对参数使用 赋值语句,不会影响调用函数时传递的 实参变量
-
不管是可变还是不可变类型的参数,针对参数使用 赋值语句,会在函数内部修改局部变量的引用,不会影响 外部变量的引用
-
当参数是 可变类型时,在函数内部,使用 方法 修改了数据的内容,会影响到外部的数据
示例
# 可变与不可变类型参数,使用赋值语句 不会影响外部调用时的 变量
def test1(num,num_list):
num=10
num_list=[4,5,6]
print("函数内部num值:%d" %num)
print("函数内部num_list值:",num_list)
gl_num=3
gl_num_list=[1,2,3]
test1(gl_num,gl_num_list)
print("函数外部num值:%d" %gl_num)
print("函数外部num_list值:",gl_num_list)
# 可变类型的参数,使用 方法赋值,会影响外部调用时的 变量
def test2(num_list):
# 形式一
num_list.append(9)
# 形式二
num_list.extend([2,2,2])
# 形式三(默认使用的也是 extend)
num_list+=[3,3,3]
print("函数内部调用后的值是:",num_list)
gl_num_list2=[1,1,1]
test2(gl_num_list2)
print("函数外部调用后的值是:",gl_num_list2)
输出结果
缺省参数
-
定义函数时,可以给 某个参数 指定一个默认值,具有默认值的参数就叫 缺省参数
-
调用函数时,如果没有传入缺省参数的值,则在函数内部会使用 参数的默认值
-
函数的缺省参数,将常见的值设置为参数的缺省值,从而 简化函数的调用
-
缺省参数的定义位置,应该放在参数列表的末尾
-
如果有 多个缺省参数,调用时需要指定参数名,这样解释器才能知道参数的对应关系
def test1(name,work="工程师",gender="男"):
print("名字是:%s,职位是:%s,性别是:%s" %(name,work,gender))
test1("张三",gender="女")
test1("李四",work="设计师")
test1("王五",work="设计师",gender="人妖")
输出结果
多值参数
-
参数名前增加一个 * 可以接收 元组
-
参数名前增加 两个 * 可以接收 字典
-
一般在给多值参数命名时,习惯使用以下两个名字
-
*args 存放 元组 参数,前面有一个 *
-
**kwargs 存放 字典 参数,前面有两个 *
-
-
args 是 arguments 的缩写,有变量的含义
-
kw 是 keyword 的缩写,kwargs 可以记忆 键值对参数
示例
# 测试普通参数,元组,字典传参
def test(num,*args,**kwargs):
print(num)
print(args)
print(kwargs)
test(1,2,3,4,5,nmae="zs",age="12")
输出结果
元组和字典的拆包
-
在调用带有多值参数的函数时,如果希望:
-
将一个 元组变量,直接传递给 args
-
将一个 字典变量,直接传递给 kwargs
-
-
就可以使用 拆包,简化参数的传递,拆包的方式是:
-
在 元组变量前,增加一个 *
-
在 字典变量前,增加两个 *
-
示例
def test(*args,**kwargs):
print(args)
print(kwargs)
# 不使用拆包
test(1,2,3,name="zs",age=12)
# 使用拆包
t_tuple=(1,2,3)
d_dict={"name":"zs","age":12}
test(*t_tuple,**d_dict)
输出结果
递归
-
一个函数,内部自己调用自己
-
当 参数满足一个条件时,函数不再执行,这个非常重要,通常被称为 递归的出口,否则 就会出现 死循环
示例
# 使用递归 计算累加 1+2+3....num
def sum_num(num):
# 定义出口
if num==1:
return 1
tmp=sum_num(num-1)
return num+tmp
total=sum_num(10)
print("累加的值是:",total)
输出结果
程序猿与投资生活实录已改名为 程序猿知秋,WX同款,欢迎关注!